2022年立秋精准时刻揭晓:今日立秋到底几点到?
2022年立秋具体时间
2022年的立秋时间是8月7日20点28分57秒。这一天,是农历壬寅年戊申月的壬辰日,按照中国的农历计算,则是七月初十,星期日。立秋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:“秋”就是指暑去凉来。
在古代农业社会,立秋对农事有着重要的意义。它是反映自然界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。在自然界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。然而,由于我国幅员辽阔,各地进入秋季的时间并不一致。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℃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,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,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。立秋以后,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,晚稻移栽,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。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,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。
在传统习俗中,立秋这天有着丰富的民间活动。例如“贴秋膘”,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,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,体重减轻叫“苦夏”。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,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。瘦了当然需要“补”,补的办法就是“贴秋膘”,吃味厚的美食佳肴,当然首选吃肉,“以肉贴膘”。除了食肉,人们还会选择吃西瓜、蒸茄脯、煎香薷饮,或是煎服仙术汤,对暑湿等症均有疗效。
而在天津等地,立秋时节流行“咬秋”。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。清朝张焘的《津门杂记·岁时风俗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:“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泻。”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、蒸茄脯、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,于立秋当日吃下,为的是清除暑气、避免痢疾。
在四川东部、西部和湖北西部一带,立秋有“秋水”的习俗。即立秋日,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清水,据说可消除积暑,秋来不闹肚子。而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。每到立秋日,人人都要吃秋桃,每人一个,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。等到除夕,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,人们认为这样一来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。
此外,古人还有在立秋前一日,陈冰瓜,蒸茄脯,曝姜芥,意思是推迟秋天凉爽,代表暑热天长。宋代,立秋之日,男女都戴楸叶,以应时序。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,也有以秋水服食小赤豆的习俗。在清代,北京民间于立秋晚,悬秤称人,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,以验夏中之肥瘦。民国以来,在广大农村中,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,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。还有以西瓜、四季豆尝新、奠祖的风俗。又有在立秋前一日,取梧桐叶或楸叶蒙面上或贴于墙面,有“一秋不病”之说。
从养生角度看,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,也是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,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,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。因此,秋季养生,凡精神情志、饮食起居、运动锻炼、皆以养收为原则。在饮食调养方面,首先要按照《黄帝内经》提出的“秋冬养阴”的原则,也就是说,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以防秋燥伤阴。秋季气候干燥,夜晚虽然凉爽,但白天气温仍较高,所以根据“燥则润之”的原则,应以养阴清热、润燥生津、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,可选用芝麻、蜂蜜、银耳、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。此外,秋季空气中湿度小,风力大,汗液蒸发得很快,易使人皮肤干裂,毛发也易脱落。所以,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。
还要值得注意的是,立秋后,白天仍然炎热,但早晚寒气将渐盛,虚弱人群要避免寒气侵体。不同于长夏属湿,入秋后燥令当时,天气干燥,靠近暑天属“温燥”、靠近冬天属“凉燥”。温燥容易“动血”,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,如银耳百合、蜂蜜、核桃、芝麻、梨、荸荠、芦根等,既清热又润燥。秋属肺金,主收,酸味收敛补肺,辛味发散泻肺,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,要尽量少吃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酸味果蔬。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。《饮膳正要》说: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,禁寒饮”。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,以滋阴润燥者。
总之,2022年的立秋不仅是一个标志着季节转换的重要时刻,也是承载着丰富民俗文化和养生智慧的传统佳节。在这一天,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微妙变化,也能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- 上一篇: 花儿乐队是否已经解散?
- 下一篇: 揭秘:QQ无法打开的幕后真相!
-
2022年8月7日:判定早秋还是晚秋资讯攻略03-04
-
2019年立秋的具体日期资讯攻略12-04
-
2023立秋揭秘:今年是“公秋”还是“母秋”,答案揭晓!资讯攻略02-01
-
明日立秋具体时间?资讯攻略01-05
-
今年立秋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?资讯攻略03-03
-
立秋为什么不能出门?资讯攻略12-05